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河南法制报广告部

河南法制报电话

职工花费百万修建展馆 弘扬长征精神

浏览 59次 发布时间 2014/11/28
  在离会宁县城80公里的红堡子村,记者见到了王东良。他正在与八旬父母一起平整展览馆前的土地,裤腿上沾满黄土。   文化园占地4000余平方米,展厅和活动室600平方米。其中红色文化展览馆陈列并展出了300余件红色文物,既有红军用过的马刀、军号和手雷等,也有从村子里征集来的“红军用品”。   “我现在住在兰州,只有父母在这里。”王东良说,“我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和周末都在这里修园子。”   如此耗时费力,是因他心中深藏着的红色情缘。   红堡子原名红崖堡,为纪念红军改成现名。上世纪30年代,王家是当地富户,为抵御盗匪修建了土堡,王东良的高祖父王瀚是当地民团团总。   1936年9月,红军在红堡子集结,备战宁夏战役。王东良说:“王瀚得知来的是红军,立刻打开了堡门欢迎。两万多名红军就在我家住下,前后共呆了50余天。王瀚还为红军支援了粮食、大洋和枪支弹药等”。   1936年《红色中华》报的一篇文章写道:仅在郭城驿一地,就筹集粮食四、五百石,约70余万斤。红堡子村富户王瀚一家就捐赠粮食200石,约30万斤。   不光是王家,红堡子的很多村民都为红军提供过帮助。红军西渡黄河,需要造船。很多人家拆掉了门窗,甚至贡献出老人的棺木,用来支援红军。据亲历的老人回忆,王瀚本人被称作“红老爷”,他的小儿子也被叫做“红小孩”。当地几乎家家都有红色故事,户户保留着“红军用品”。   “红军的民间记忆亟需挖掘和整理,红色文物也要保护。”王东良说,20多年前,他开始搜集本村的红色文物,还组织村民把红军故事写成条幅,并把它们集中陈列。2008年,他说服家人,把自家老宅拆除,建起了文化园。   为了保存红色文物,他的家人没少费心思。王东良说,展览馆中有一桌两椅,据说是两位红军高级将领使用过,“为了不让人破坏,我父亲把桌椅搬进窑洞,撒上草木灰,然后把窑洞门封住,这才让它们保存下来。”   目前,王东良正筹划与甘肃省收藏协会红色文化收藏委员会合作,在当地收藏和展出更多的红色文物,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