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河南法制报广告部

河南法制报电话

工人路等沿街菜市场看到,有菜贩摆摊成堆售卖野菜,生意堪称火爆。

浏览 112次 发布时间 2014/03/31
郑州市民好口福,不用出门挖野菜,逛逛菜市场就能买到野菜。3元一斤的白蒿,3.5元一斤的面条菜……记者昨日在永安街、汝河路、工人路等沿街菜市场看到,有菜贩摆摊成堆售卖野菜,生意堪称火爆。但也有市民反映说,“现在的野菜吃着没有别致味儿”。 白蒿俏销 “新鲜野菜,3块钱一斤,白蒿能治肝病眼病。”昨天下午,永安街市场的任先生拉着半卡车白蒿叫卖,生意火爆。 白蒿碎碎的叶子上像铺了层白霜。识货的挑挑拣拣,秤个3元5元就爽快走人。不识货的买家还要问上半天,“这是啥啊”、“咋吃啊”、“不是自己种的吧”。 “自己地里种的就不叫‘野菜’了。蒸着吃,拌上蒜。”任先生不厌其烦地解释。 任先生告诉记者,他老家在中牟县刁家镇。近两年城市人迷上野菜,从去年开始他就尝试到郑州专贩新鲜野菜。白蒿,是当地农民在田间和沟里剜的,“村里的老头老太太闲着没事,给我挖野菜,每天都能挣个10块20块的。我按每斤1块5到2块钱的价格收,每天能收100多斤。来到市里上午卖10块钱3斤,下午卖3块钱一斤”。 “这东西卖不长,顶多能卖一个星期。”任先生说,尝鲜也就那几天。 任先生还说,这几天,一天能“下”80多斤白蒿。 没以前的味儿 在汝河路沿街市场,面条菜每斤比白蒿贵5角。 为啥面条菜卖得比白蒿贵?卖菜的张先生说,以前田里的白蒿、荠荠菜、面条菜、二黄等野菜品种丰富,而近些年田间广施农药,像面条菜一类的野菜都被除草剂杀死。时下剜野菜不得不转移到沟里野外,而沟里的白蒿比面条菜多。 买白蒿的李大爷一看就是行家,抓起一把放在鼻子下细闻,“清香味儿也有,就是味儿还不够足。”李大爷说,年少时在老家,每年春天上学都带着小铲刀,放学回家路上,走一路,剜一路白蒿、面条菜,“我记忆里的白蒿有股别致味儿,比现在这个浓”。 买面条菜的曹女士也说,上周末她和家人到西郊树木园一带挖了些面条菜,回家下面条吃,也“感觉没以前吃着有味儿”。 “你们这是好东西吃得太多了,享福享惯了,口味儿就难伺候了。”卖菜的张先生笑笑说。 好多野菜不野了 市场上的野菜为什么不是那么“野”? “基本可以断言,市场上卖的白蒿是野生的,而面条菜就不好说了。”中牟县农委总农艺师郝振清说,大棚种植野菜的技术早就有了,农科院、园艺所都能提供野菜种子,早在2006年左右,郑州郊县就有菜农开始尝试小规模种植野菜。 “确实有好多野菜早就不野了。”郝振清介绍说,这几年,包括面条菜、荠菜 、田七、马齿苋、野薄荷、苦菊等20多种野菜,种子价格都很便宜。种植野菜主要供给农家特色饭店,部分野菜除了能吃,还有药效,像田七、薄荷等,也可以当药材供给药厂。 “像白蒿这样的根生野菜,并不适宜大棚种植,因为生命力太顽强,菜农一旦种了白蒿,再想种别的菜,很难除根。”郝振清说,野菜抗病能力强、营养丰富,但因多具药性并不宜多食。 至于如何鉴定野菜野不野,郝振清说:“事实上大棚种的野菜相对路边、沟底的野菜,就污染而言还要安全些。再说吃野菜也就是偶尔一尝,图个乐,不必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