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广告部
河南法制报电话
摒弃“抓娃娃”式教育 家校共育时代新人
摒弃“抓娃娃”式教育
家校共育时代新人
——郑州外国语学校 李佩璇
电影《抓娃娃》最初拟定的名字叫《接班人计划》,该片主要讲述了一对土豪父母为了让孩子顺利升学“改头换面”营造艰苦贫寒环境的故事,影片由实力派戏剧阵容沈腾马利等倾情演绎,笑料密集令观影者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揭示了传统家庭教育方式的病入膏肓,看是喜剧,实乃悲剧,针砭时弊,直抵人心。而站在深处河南高考大省的一名高三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这部影片,更是有共鸣、发深省,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些许感悟,不当之处,尚乞谅宥。
有人评价,认为电影中儿子最终放弃高考的悲剧是父母不诚信的虚假教育方式导致,认为这部电影刺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首先,这部电影没有把穷养儿与诚信对立。片中父母所谓的欺骗,在我看来,并不是传统文化中所驳斥的为达到不正当目的而隐瞒真相欺骗他人,相反,这对父母是为了儿子成材、培养儿子肯吃苦的精神意志。因此从出发点来讲,这是善意的,虽然善意的谎言并不代表在任何情形下都是高尚的,但至少不能用不诚信去评判。在一些情形下,可以称之为“不合适”等。综上,儿子放弃高考并不是父母不诚信使然,电影也并没有刻意把穷养儿与诚信而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为矛盾。
其次,这部电影并没有鞭笞中国“男孩儿要穷养”以及艰苦奋斗等传统文化。相反,电影中父母大儿子的形象,正应证了男孩儿富养并且不努力奋斗的结果——大儿子无所事事一事无成。
最后,这部电影更没有刺痛中国传统文化之心,刺痛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心。针对有人说的那句“摒弃中国文化,何来中国自信”,我想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王朝兴衰史,都是一代一代的革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相对越来越人道的发展历程,从文学创作来看,是一个相对越来越开放的发展历程,现在废除了女性的三从四德,废除了剃发、裹脚等等。五千年来我们摒弃的文化太多,难道就不自信了吗?
我在思考是什么导致儿子放弃了高考?男孩儿要穷养的真正内涵?什么是中国自信?
马继业从小被全方位监控,没有任何隐私,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被剥夺,他的成长,就是父亲的一个“计划”,望子成龙,却没思考清楚“龙”的真正含义,好像只有去了清北才是龙。同时,父亲并不觉得小孩是有生命的个体,当他发现儿子没能完成自己的“计划”后,他会对自己的老婆说再生一个,继续让他完成自己的“计划”。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独立思考,当儿子发现父亲对自己的一系列操作后,自然产生了反抗的心理,如果是机器人,也许才会无条件执行“清北计划”。
所以请你我深思:什么叫真正的穷养?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是在中国流传很久的教子格言。也许好多人认为穷养男孩,就是控制花销,不给他太多享受,以免惯坏他,这样的理解较为片面。在影片中,儿子因为父亲的穷养,对捡瓶子产生了心理阴影,在后来的比赛中,看到瓶子还会跑去捡,虽然表现手法夸张,但真实的反映了贫穷经历对人带来的深刻负面影响。穷养的孩子一般格局比较小,容易在乎眼前的得失,而没有长远考虑,此外,穷养的孩子往往容易自卑,会影响与他人的社交,现实生活中的农村贪官被捕后经常会有一句相同的悔叹“穷怕了”。可以看到,一本院校中,农村孩子的占比为百分之三十,二本院校中为百分之五十,三本院校中为百分之六十,大专中就更多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家庭条件更好,物质享受更多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学习好呢?一方面是教育资源享受到的更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家庭条件更好的学生,从小旅游多,则见识广;食品丰,则身体壮;社交多,则思维活。身强体壮思维活跃见识广阔,自然也更容易理解到世界之真理,也会明白这是个不公平的世界,只有强者才能享受到更好的条件,这样的孩子见过更广阔的世界,也更能激发自己的欲望,并以此为动力去努力。这才是良性的动力,而不是出于摆脱贫困,成为凤凰男,内心深处是自卑、自负、讨好型人格,关键时刻会和条件好的孩子形成深刻差距。所谓穷养,应该是大方的让孩子享受现有的物质条件;同时,也会带孩子去落后的山区走走,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另外,让孩子多参与劳动,给予耐心,敢于让孩子犯错,鼓励孩子独立承担后果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娇生惯养,听之任之。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珍惜现在的生活,明白努力的意义,借助现有的条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实现良性发展。
什么是自信?穷养的孩子容易不自信,他们面对别人的指责和不理解,会下意识的启动防御机制,要么开启反击,要么就是忍耐。这两种都是不妥的,而自信的人他们会双眼坚定,面带微笑,耐心听完对方的表达,仔细思考,如果言之有理,会虚心接受,如果确有不实,也不会生气,这便是真正的自信者,是强者的姿态。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 综合实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从一个穷孩子逐渐变成富孩子,我们的自信心也在逐渐增强。这部电影有所批判,有所讽刺,这部电影“标新立异”、“否定传统”是不是就在打击中国人的自信心呢?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因为中国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发展的,是推陈出新的。惧怕批判,不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坚持了正确的哲学观;正是因为我们不断深化改革、辩证取舍。真正的中国自信,是中国人民骨子里的正气,是百家争鸣,是海纳百川,是百花齐放。
习主席说过,一定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那么父母是否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孩子的人生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呢?我期待未来的中国,是一个自由的中国,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充满期待的奔向知识的礼堂,在自己追逐的领域里自由的徜徉,自由的吸收,自由的接纳!
联系我们
- 河南法制报登报电话:
0371-66330030
0371-65178533 - 手机13526529293(微信)
- QQ:928644399
法制动态
更多>>- [2024-12-05]中铁十五局三公司:聚焦重...
- [2024-11-28]中铁十五局:承建的安置房项...
- [2024-11-21]摒弃“抓娃娃”式教育 家...
- [2024-11-18]平顶山市卫东区税务局 征纳...
- [2024-11-11]孟津煤矿 紧绷安全弦 守牢...
- [2024-11-04]光山县:凝心聚力 共建新功...
- [2024-10-26]睡莲绽放 美景如画